當瓦楞紙板背離平直狀態時,凹面向下稱為拱曲,凹面向上稱為彎翹。輕微的拱曲、彎翹不屬于產品的質量缺陷,當拱曲、彎翹的程度對瓦楞紙箱的生產、外觀和性能產生影響時,則視為質量缺陷。
幾個基本參數
翹曲系數一般用翹曲系數來表示瓦楞紙板拱曲、彎翹的嚴重程度。翹曲系數K為翹曲拱高H與翹曲長度L的比值,如圖1所示。經驗證明:當裱紙后的瓦楞紙板翹曲系數超過0.05時,容易造成模切走位,從而影響模切效率;對成型后的彩盒、彩箱,當瓦楞紙板翹曲系數超過0.03時,會對于彩盒、彩箱的外觀和抗壓能力產生一定影響。因此,瓦楞紙箱生產企業一般的控制要求是: 裱紙后的瓦楞紙板翹曲系數<0.05;成型后的彩盒、彩箱翹曲系數<0.03。
紙張伸縮率
我公司選擇常用的4種紙張做伸縮率實驗,根據實驗數據得出了如下結論。
(1)紙張吸收水分后會發生伸長,在紙張內部水分達到飽和之前,吸收的水分越多,紙張伸長的長度越長。
(2)紙張吸收水分發生伸長時,其豎紋方向的伸縮率很小,幾乎可忽略,橫紋方向的伸縮率很大,且是豎紙紋方向的10倍以上。
(3)同種品牌同種類型的紙張,定量越高,吸水后伸縮率越小。
(4)定量相同的紙張,??埖纳炜s率比涂布紙小,且僅為輕涂布紙的0.54倍。
3.紙張紋路
紙張紋路是紙張纖維的排列方向。由于原紙一般是長紋(紙張紋路與走紙方向一致,與卷筒轉動軸向垂直),因為生產瓦楞紙板時,原紙的走紙方向應與原紙紋路一致,即里紙、芯紙的紋路全部與瓦楞方向垂直。
此外,裱紙時也要求面紙紋路與瓦楞方向垂直 。因此,裱紙后,面紙、芯紙、里紙的紋路全部一致,且全部垂直于瓦楞方向。
原因分析
裱紙過程中引起瓦楞紙板拱曲的主要原因是:面紙與瓦楞紙吸收膠黏劑中的水分后紙纖維變粗,紙張發生伸長,而里紙由于幾乎沒有接觸膠黏劑而沒有出現伸長,從而導致面紙伸長的長度大于里紙伸長的長度,進而使得裱紙后的瓦楞紙板發生拱曲。由此分析得出:裱紙初期瓦楞紙板拱曲主要是因為面紙吸收膠黏劑中的水分引起尺寸伸長,且橫紋方向是豎紋方向的10倍以上,瓦楞紙板朝著面紙橫紋方向伸長,即順著瓦楞方向拱曲,在車間實際看到的結果也是如此。
但在車間還會看到以下情況:裱紙初期瓦楞紙板產生拱曲,待膠黏劑干燥后卻形成彎翹。
瓦楞紙板由拱曲轉變為翹曲的原因在于:瓦楞紙板裱紙后,如放在干燥環境中,其會逐漸失水,當水分含量降低時,其尺寸相比裱紙前會有較大幅度的收縮,天氣越干燥,瓦楞紙板失水越多,收縮幅度就越大,且面紙的收縮率明顯高于里紙的收縮率,面紙縮短后的長度比里紙略小,從而使瓦楞紙板發生彎翹。
改善思路
1.參照業內其他企業的解決方案
(1)改變加工工藝
原工藝:膠印印刷面紙并聯機上光→生產瓦楞紙→裱紙→干燥→模切→粘箱。
改為工藝一:制作三層瓦楞紙板→水墨印刷→圓壓圓模切→粘箱;工藝二:預印卷筒面紙→制作三層瓦楞紙板并聯機定位裁切→模切→粘箱。
將原工藝改為工藝一和工藝二都能完全解決瓦楞紙板拱曲、彎翹的問題,但工藝一的印刷效果受水墨印刷套印精度的影響會比膠印印刷效果差一些,因此對于較低端的產品可以采用工藝一,對于低端且量大的產品可以選擇工藝二。
(2)裱紙后施壓干燥
裱紙半成品上放置平板,再在平板上放置重物或氣壓臺進行施壓,待膠黏劑固化后,瓦楞紙板內面紙、芯紙、里紙的含水量基本達到平衡,待瓦楞紙板平整后再進入下道工序生產。此做法對矯正瓦楞紙板拱曲、彎翹也非常有效,但存在如下不足:①只是在外力作用下矯正瓦楞紙板拱曲、彎翹,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②施壓干燥時間長,占用空間大,生產效率低 。